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医药前沿 > 纳米专题
编号:13396862
纳米磁场靶向药物载体 崭新的介入给药途径
http://www.100md.com 2010年5月29日 医药卫生报
     美国费城儿童医院的科学家最近将独特磁场导向铁氧化物纳米颗粒用于血管支架给药。相关研究报告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报》上。

    心脏病病人的支架是折叠的金属支架,在体内可撑开封堵血管的缺损。这些支架通常会装载抗增殖药物,诸如紫杉醇。但是,现有的药物在脱离支架时有其局限性,如给药剂量固定,只能释放一次等。研究人员制造出的纳米颗粒在磁场下反应活跃,并且是生物可降解的,这种生物颗粒在体内可以安全释放所携带的药物。

    研究者将不锈钢支架放置于存活大鼠的颈动脉血管上,通过导管在大鼠的动脉中注射了携带紫杉醇的纳米颗粒后,他们用一种独特的磁场照射每只大鼠5分钟,这种磁场的强度相当于磁共振磁场的1/10,磁场同时磁化支架及纳米颗粒,从而使得纳米颗粒在支架及附近血管组织中聚集。在对照组中,研究人员同样插入支架及注射纳米颗粒,但是不施加外加磁场。在注射纳米颗粒5天以后,磁性组动物组织颈动脉血管内的纳米颗粒是对照组的4~10倍。

    支架和磁场也可用于联合给药治疗。纳米颗粒可以一次或几次携带不同的物质。只要支架保持在原位,医生就可以通过介入给药、磁场引导来治疗患者。因为磁场可以使得药物集中在支架所在的特殊部位,在全身仅仅予以小剂量注射的情况下,可以获得大剂量注射的效果。而且因为采取了生物可降解技术,还可以使得纳米颗粒携带的药物在注射后的14天内缓慢释放。研究者认为,未来在磁场下的小剂量纳米载药治疗,即所谓血管磁性介入技术将会成为常规治疗。 (丁香园), 百拇医药